防雷检测报告是检测机构向客户提供的最终产品,也是检测机构工作质量的最终体现,防雷检测机构应准确、清晰和客观报告进行的每一项检测结果。检测报告中有大量的数值需要填写,但也存在不同检测机构出具的报告书中数据格式、或同一家检测机构出具的报告中数据格式也不统一,那么防雷检测报告中对数据格式填写有什么要求?01
《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GBT 21431-2015)8.2条对规定在检测结果的判定时,用数值修约法将经计算或整理的各项检测结果与相应的技术要求进行比较,判定各检测项目是否合格。
02
数值修约(rounding off for values):在进行具体的数字运算前,通过省略原数值的最后若干位数字,调整保留的末位数字,使最后所得到的值最接近原数值的过程。现在被广泛使用的数字修约规则主要有四舍五入规则和四舍六入五留双规则。
1.《新建雷电防护装置检测报告编制规范》(QX∕T 149-2021)5.3.3数值和单位中,检测数据的计算和整理应按照数值修约法,其中:
建(构)筑物和被保护物长宽高以及接闪器、引下线、接地体等大尺寸物体的长度计量单位用米(m),数值保留一位小数;
防雷装置材料(如扁钢、圆钢、角钢、钢板、电缆)直径的计量单位用毫米(mm),截面积的计量单位用平方毫米(mm²),数值四舍五入取整;
电阻值计量单位用欧姆(Ω),除过渡电阻值四舍五入后保留三位有效数外,其他电阻值保留一位小数。
2.《雷电防护装置定期检测报告编制规范》(QX∕T 232—2019)5.2.2条计量单位与符号中要求采用数值修约比较法处理。详细如下:
建筑物和被保护物长宽高以及接闪器、引下线、接地体等大尺寸物体的长度计量单位用米(m),数值保留一位小数;
扁钢、圆钢、角钢、钢板厚度、线截面半径等的计量单位为(mm),数值直接取证不在保留小数;
电阻值计量单位为欧姆(Ω),过渡电阻保留两位小数,其他接地电阻保留一位小数。
需要注意的是《新建雷电防护装置检测报告编制规范》和《雷电防护装置定期检测报告编制规范》在对过渡电阻保留小数位上要求不一致,其中《新建雷电防护装置检测报告编制规范》要求保留三位,而《雷电防护装置定期检测报告编制规范》要求保留两位。
3.另外数值填写时一定要写上单位,没有单位的数字没有实际物理意义,并且相对应的符号也要写正确。如毫米(mm)不能写成(MM)。数量千应用小写k表示,不能写成大写的K,大写表示为热力学温度单位。有效数字错误:建筑物的长二十米,接地电阻三欧姆,错填为“20m”,“3 Ω”。建筑物和被保护物长、宽、高以及接闪器、引下线、接地体长度采用米(m)做计量单位,保留小数一位。扁钢、圆钢、角钢、钢板厚度、线截面积等表示规格的单位用毫米(mm)或平方毫米(mm²),取整数。电阻值单位用欧姆(Ω),除过渡电阻保留三位小数外其它电阻值一律保留一位小数。实际检测工作表明对于大尺寸物体用米做单位,保留一位小数是依据了适用性、可操作性的原则,对于小尺寸的材料取整数是考虑了通用性的原则,而过渡电阻保留三位小数是因为在(GB 50057-2010)中有过渡电阻不大于0.030 Ω的要求。所以本例应填为“20.0m”,“3.0 Ω”。空栏错误:检测报告中没有检测的项目,没有原始数据是可以不填写数据的,但是不能为空栏,这是一份有效检测报告的规范要求,所以空栏均应用“-”标识的原因。现在“-”表示不存在该项内容。而“/”表示该项内容无法检测。经常会看到两者混用的情况。盖章错误:检测报告书错盖了检测专用章。检测报告书应有检测员、校对人、审核人和技术负责人用黑色或蓝色的钢笔签字,检测报告书的“防雷装置综合质量检测结论”栏应加盖检测单位公章。时间格式错误:时间的示例:“2009-10-01至2010-11-01”,所以“09-10-1”、“2009-10-1”、“2009/10/01”等都是不符合规范要求的。
注:文章源于网络。